戚发轫:为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而努力奋斗_mile米乐m6下载链接-官网首页网页入口

mile米乐m6下载链接

NEWS

mile米乐m6下载链接:戚发轫:为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而努力奋斗

发布时间:2023-11-17    来源:米乐M6官网首页 作者:米乐m6网页入口

  戚发轫院士是中国航天界的元老。他是神舟号飞船的首任总设计师,把杨利伟送上太空。他参加了中国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和第一艘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见证了中国航天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日前,戚院士做客凤凰卫视【问答神州】节目,接受了知名主持人吴小莉的采访。

  问:中国建设空间站,基本上按照“三步走”规划的时间在进行。当时这个三步走的时间是怎么定义下来的,您有参与吗?

  当年很明确就定下了“三步走”规划,没太多争议。应该说到现在为止,按照预定的计划,我们第二步圆满完成了,这一点非常可贵,为第三步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到目前为止,近地空间载人航天技术,我们准备好就可以走第三步了。

  问:现在国际空间站大概有419吨,而中国的空间站只有90吨。我们为何会做这么小的空间站?是因我们的技术能力只到这里,还是我们只需要到这里,或者是因为运载火箭的能力只能够有90吨?

  是根据需要,根据任务来做,不是没能力做大。我们第一步的基本型是由一个20吨的核心舱、两个20吨的实验舱、一个八九吨的载人飞船以及一个货运飞船组成的,重八九十吨,用来做试验就足够了。后续我们还可以扩展,再加实验舱等。当然,一定要把组合体加到400吨,不可能也不需要。

  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到底有没有充分的利用这么大的空间不好说,这么大的规模也很难评判必要性。比如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实验舱相对独立,其他参与国也有各自的需求。而我们采用的实验舱是基本型,以后进一步增加对接相对方便。虽然会多到什么程度,现在没有确定,但至少我们有依据需求逐步扩大的能力。

  问:您说现在的国际空间站是多国合作,我们也知道,未来中国的空间站愿意向联合国开放,这里面包括美国、俄罗斯、欧洲或日本吗?

  国际空间站原定计划是服役到2020年,现在延长到2024年了。至于到时候会不会再继续延长,咱们就不知道了。当时,如果美国和俄罗斯还愿意继续延长国际空间站的寿命,技术上也有一定的可能,可以维修或者更换嘛!但是会不会这么做,就看这两国的形势了,另外也要考虑别的国家是否愿意。假如说,到2024年不进行延寿,那在轨服务的空间站就只有中国这一个了,到那时候我们应该创造条件为整个世界人类服务。中国已经表态了,空间站会对外开放,希望大家都来参与。

  从两个角度来说,一方面是,其他几个国家肯定会想借鉴一些技术,但是比如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空间站技术,所以这个不是主要矛盾;另一种原因是,其他几个国家可能想了解我们在空间站中做什么,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保密规定,不会透露不宜公开的内容。总的来说,我觉得空间站应该给世界、为人类做服务。

  问:您本身曾深感科学研究受到技术壁垒限制的痛苦,几次想去俄罗斯学技术,刚好因缘际会都没成功。最惨痛的经历是什么?

  五六十年代,是中苏关系比较好的时候,人家当年确实帮过我们。但是当国家关系不好的时候,前苏联撤走专家、拿走资料,破坏了所有原先的协议,甚至埋下了伏笔设置障碍。举个例子,俄罗斯说中国制造的导弹所用的液氧,达不到要求,若想用对方的导弹发射就必须买他们制造的液氧。问题就在于,液氧的沸点是负183度,在常压情况下就变成气体跑了,要从俄罗斯的高压环境运回中国根本不可能。这就是故意限制我们的发展。但是我们经过研究分析,确定了中国的液氧也能用,并且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要想实现超越,还得自主研制。我搞科研60年来的体会就是,自己不存在的东西别人也不会给我们,等我们自己好不容易做出了,别人又来鼓吹他们做得更好并且降价抛售。比如说,碳纤维。中国原来没有碳纤维,都被日本、美国霸占着,等我们研究得差不多了,他们又降价来卖。这样受制于人可不行,必须做到,别人便宜卖我们大家可以买,别人不想卖我们自己也能做,这叫自力更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

  问:载人航天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航天强国挡于门外。比如说国际空间站,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国想要申请加入,结果美国同意了俄罗斯、也同意了日本,却把中国拒之门外。有人说这是对中国的不公平,但也有人说,是因为前苏联是一个航天强国,美国需要跟俄罗斯合作,所以互利互惠。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有了相当的技术实力,是否能开始进行合作了?

  我想有两个方面吧。一方面是,没有资格的时候,别人看不起,认为中国没有水平进行合作。对此我们得承认,搞国际空间站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显示出自己的能量。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美国的态度确实也不一样,他们当年对中国的封锁到现在依旧如此。当年我们“921”工程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专家去美国参加国际型会议连签证都不肯给,有的是会后补发的。因为中国正在搞技术,对方这是想限制我们寻求合作,担心我们去了就会“偷走”技术。如果寻求合作,我觉得跟欧洲可能更合适,并且我们已开展了一些项目。比方说量子通信,就跟奥地利在合作。

  从大的方向来讲,要想真正征服太阳系甚至征服宇宙,不是单独一个国家能轻松实现的,需要共同努力。

  问:为什么我们在开放这些新技术的时候,首选是跟国际合作?是因为加入国际大家庭是得到技术的最好方式,还是因我们确实对自己要做这些事情没有把握?

  国际合作是一个大趋势,是实现共赢、共享、共同获利的好方式。我们寻求的合作伙伴,一种原因是关系比较好,另一方面也是对方确实有特色技术和经验优势。比如坦率讲,我们北斗的原子钟原来是从欧洲买来的,后来受到干扰对方不卖了,中国就自己做出来了。美国也是这样,声称要卖世界上最便宜的产品。但是当他们不卖的时候,我们也自己做了,不需要买了。从生意的角度讲,他们是亏了,没有市场了。

  但从本质上讲,竞争的目的还是为了合作,不能绝对评价。有市场就要有竞争,有竞争才能有进步,合作才能共赢。在这方面,中国处理得很好,以中庸之道处之,不走绝对,将竞争与合作辩证统一。

  问:我们现在都在提中国标准,包括中国的高铁等,到了中国的空间站阶段,是否也会有中国的标准?如果说要对世界开放,是不是准入门槛都要符合这些中国的标准呢?

  是的。能够制定世界的标准是能够显示中国顶配水平的。你能做到而别人做不到,才有资格制定。事实上,咱们在航天领域已经有几个标准,且被世界接受了。

  问:有人说,在火箭方面,虽然中国的成功率算是国际上很强的,但是在大运载领域的能力还不足。是这样么?

  航天的三种能力,其中一种能力就是进入太空的能力,即火箭的运载能力。就像前面问到的,为何不做更大的空间实验室,这里可以解答,因为我们的火箭一次只能够运十吨的东西,这也是一种限制。不过,虽然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的运载能力差不多都能达到20吨左右,但是真正要满足载人登月或者把人送上火星,这还远远不足。百吨级的重型运载火箭,美国和俄罗斯都尝试过,但是都没有完全成功。

  问:像这种大运载火箭,比如说长征5号,我们的首发是成功的,但是二发失败了。如果说火箭技术没有办法突破的话,对我们的载人航天第三步走是不是有影响?

  航天发展都有个过程,成功了不等于成熟,成熟不等于可靠。要逐渐暴露问题,逐渐改进嘛!现在看来,是有问题在第一发没有暴露,到第二发暴露了,暴露出来就要解决。现在举一反三,发现不是共性的东西,别的火箭并没这个问题,经过讨论确认是两码事,所以现在已经陆续恢复发射。

  问:有人说,中国是航天大国,但还不是航天强国。您认可吗?我们哪里还有不足?

  我认可。中国航天的情况是这样的:有高峰,但缺少高原——也就是说,有很突出的成果,但整体水平不整齐。

  比方说载人工程、探月工程。航天有三个方面,包括空间技术、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空间技术就是火箭、卫星、探月、飞船,这样的领域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空间科学领域我们才刚刚起步。

  空间科学能够说是对宇宙的认识。比方说,八大行星,有些国家已经进行过无人探测,而我们还没去过火星。我们应该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看看火星上到底有啥东西呀?人类能不能居住?这些工作我们做得不够。所以现在我们要搞悟空号探测暗物质、搞墨子号研究激光通信,这是科学,是真正从原始基础的东西去搞。在这点上我们有差距。

  另外空间应用,就是把空间技术变成一种产业,我们也做得远远不足。虽然天上这么多卫星,但是我们用得不够好,效率不够高。

  应该说奉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做得相对好。因为落地以后要想进入千家万户,完全靠政府是不可能的,而是靠整个市场。有市场就有商品,就有贸易,就要把高端技术变成老百姓能用的东西。

  我个人、也是一部分人的看法是:现在国家航天实力的划分是“一超,两强,三大”。一超是美国,两强是俄罗斯和欧洲,三大是中国、日本、印度。何时中国进入第一梯队了,那才是真正的航天强国。也许三十年之后,我们会在第二个“一百年”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