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业发展及政策环境分析报告_mile米乐m6下载链接-官网首页网页入口

mile米乐m6下载链接

NEWS

mile米乐m6下载链接:2022年行业发展及政策环境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2-07-11    来源:米乐M6官网首页 作者:米乐m6网页入口

  2021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的基本面继续向好,但国际政治摩擦、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极端天气等因素对国内外能源行业市场变化、供需关系、产品定价、进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21年,国内天然气市场表现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点,集团LNG的生产和销售也随之做出了相应调整。

  基于以上情况,集团企管中心经营管理部围绕国内外能源政策导向、能源消费结构、供需变化趋势、新能源技术发展及商业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信息收集,期望通过对行业宏观环境的分析,为公司的投资和经营决策、稳健发展、业务创新给予信息支撑。

  本次报告主要围绕国内外能源供应与消费、国内能源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天然气市场供需关系、新能源技术发展及应用等因素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对天然气行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其中,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对天然气行业带来的总体影响;第二至第五部分主要从四个角度分析天然气供应量与消费量的变化趋势;第六部分是对2022年天然气市场供需关系的预测分析;第七至第八部分主要围绕新能源的发展动态、车用燃料市场的发展,分析新能源技术发展和商业应用对我公司LNG业务形成冲击的可能。

  当今世界,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破解困局、加快能源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自觉行动,净零排放依然是世界各国需要落实的远景目标。以《巴黎协定》的签订为标志,碳中和已成为世界主流共识。为应对气候变化,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纷纷提高温室气体减排承诺行动目标。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生产与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4.5%。其中,全球天然气消费量3.82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2.3%,石油消费量同比下降9.7%;天然气消费的下降幅度低于能源消费总体下降幅度,也低于石油消费下降幅度。天然气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上升至24.7%,创下历史新高。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国内,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在过去几年高速的持续增长后略有放缓,但仍然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化石能源,全年消费量同比增长5.6%。鉴于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占比较低,行业内预测在2030年前,中国的天然气消费将持续增长。

  围绕双碳目标,十四五对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是“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清洁能源的增量需求,又要推进天然气对传统高碳化石能源的存量替代进程”。未来能源发展趋势将以“减煤、稳油、增气,发展新能源”为主要基调。

  在全球和我国能源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使用清洁、低碳、经济性较强的天然气替代传统高污染的化石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手段。未来五年,中国天然气的发展动力主要依赖于天然气的经济性以及国家政策对天然气的支持;未来十年,“碳达峰”目标将推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广泛运用,天然气在中国能源转型的定位值得进一步关注。

  2021年,能源政策的总基调继续围绕能源转型、低碳减排、推进新能源发展等重点。一方面,为我们加强布局天然气全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进一步打通和强化上下游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做好迎接新能源发展所带来的业务冲击的充分准备。

  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是我国第一份全国范围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国家总体安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2021年7月16日正式开市。目前,我国暂未强制附加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均以推动耗能企业自主自愿减排为主。随着碳排放交易逐步走向常态化,碳市场的发展将会倒逼高耗能企业逐步向使用天然气等低碳清洁能源方向转移,后续政策动向将利好于清洁能源优先消纳的相关交易机制。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 等领域低碳转型。政府锚定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清洁能源在政策推动下将进一步提升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

  2021年5月,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根据“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方向,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入落地实践期,市场化发展的基本框架已建立。如果我国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能持续推进,加强区域输配价格监管,进一步推动终端用气价格降低,则“煤改气”政策仍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对天然气的消费增长形成支撑。

  2021年10月,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能耗双控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调整高耗能行业结构,控制煤炭消费,同时,加快绿色能源开发,大力发展绿氢生产。地方政策进一步控制煤炭消费,天然气作为相对清洁且低成本的替代能源,三年内区域性消费增速有望加快。同时,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产业――氢能,未来将会进入加速孵化阶段。宁夏宝丰能源600989)集团于年度内投产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项目,是区域内氢能产业的领头示范项目,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在探索新业务布局时借鉴。

  2020年,我国经济复苏走在世界前列,随着经济社会秩序持续稳定恢复,能源需求也呈逐步回升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较2019年同比增长2.16%,2011至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从38.7亿吨标准煤增至49.8亿吨标准煤,总增长11.1亿吨标准煤,增长率28.68%。由于2020年度疫情影响及国家能源结构优化转型,国内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相比2017-2019年,整体增速放缓。

  根据近年能源消费结构数据,我国能源构成中,煤炭处于主体地位,但消费占比呈下降趋势;石油消费占比趋于稳定;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年稳步提升;其中,2021年原油进口量占总供应量的72%,天然气进口量占总供应量的45%,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外依存度偏高;受我国2020年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双碳目标”的政策推动,我国清洁能源继续快速发展,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11年的13%上升到2020年的24.3%,几近翻倍。

  自2001年起的二十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呈稳步上升趋势,《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1》预测2025年中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将达11.5%。发改委印发《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中提到,203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至15%左右。

  对比2020年需求疲弱、供应过剩的全球天然气市场,2021年以来全球天然气市场已多方面表现出复苏迹象,市场景气度明显回升。

  202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约1924.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进口量约1402.91亿立方米;天然气总供应量达3327.86亿立方米。

  2021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约205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63%;进口量约1674.77亿立方米;天然气总供应量达3727.37亿立方米。

  液化天然气方面,2020年国产LNG与进口LNG的供应均实现增长,国产供应量为1332.9万吨,同比增长14.41%;进口量为6713万吨,同比增长11.2%。2021年国产LNG与进口LNG的供应均持续增长,国产供应量为1545.1万吨,同比增长15.92%;进口量为7893万吨,同比增长18.3%。

  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3240亿立方米,增量约1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6%,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4%。而2021年截止11月底,天然气累计消费量已经达到329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5%,预计增速将超过2020年。从地区看,长三角和东北地区天然气消费增长大幅放缓,而东南沿海、中西部和环渤海地区天然气消费增长较快,增幅均在10%以上,其中环渤海地区是国内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区域,地区天然气消费增长主要来自居民和工业用气推动。

  液化天然气方面,2020年中国LNG液态表观消费量为542.7亿方,较2019年增加136.1亿方,同比涨幅达33.47%。从下游消费结构上看,交通用气成为2020年增速最快的部分,受惠于上半年度高速免费、槽车及普货车运力增加。

  天然气总供给量,2018年大于消费量46亿立方米,2019年大于消费量19.1亿立方米,2020年大于消费量87.9亿立方米,2021年1至11月份大于消费量82.6亿立方米。2021年整体供需差异较2020年有所收窄,2021年上半年度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两旺,淡季不淡,后期随气温回升,消费量有所回落,但整体相比于2020年度同期,消费增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为城镇人口增加及煤改气政策的持续推行。

  全国天然气产量2020年为1924.95亿立方米,2021年为2052.6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63%,产量首次突破2000亿,且年产量连年增长超100亿立方米。根据国家2018年制订的加快勘探开发行动计划预测,预计2025年产量增至233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长4.54%。

  液化天然气国产供应量2020年为1332.9万吨,2021年为1545.1万吨,增加212.2万吨,同比上涨15.92%。年末受管道气限气影响,部分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倒挂,但全国市场总体需求强劲,刺激液化天然气供应增加,产量有所增长,增长幅度收窄。

  2016年-2021年我国天然气进口数量持续增加,2021年进口天然气12136万吨,较2020年进口量增加1970万吨,同比增长19.9%,相较往年增速大幅上涨。进口天然气占天然气总供应量的比重较2020年上升2.78%,对外依存度较高。由于国际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天然气进口价格波动的影响,与天然气强关联产业的项目投资风险较大。

  从进口产品类型看,液化天然气进口自2017年起持续高于气态天然气进口。2020年液化天然气进口量6713万吨,同比增长11.42%;气态天然气3453万吨,同比下降4.9%。2021年液化天然气进口量7893万吨,同比增长18.3%;气态天然气进口4243万吨,同比增长22.9%,是近六年来首次涨幅超过液化天然气,主要增长来自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力量”中俄东线年上半年俄气通过该管道对华供气46.2亿方,为2020年同期的2.94倍。

  据海关总署发文,2021年前7个月天然气进口来源国排名前六的依次为澳大利亚、土库曼斯坦、东南亚国家联盟、俄罗斯、卡塔尔和美国,与2020年相同,澳大利亚仍是中国LNG最大供应国家。但自2018年开始,受双边关系影响,至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宣布无限期暂停与澳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牵头的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至此,中澳双方经贸合作形势日益严峻,或将改变澳大利亚向我国出口LNG的贸易格局。土库曼斯坦是中国管道气最大供应国家,进口量占天然气总进口量的19.76%。俄罗斯与美国是进口量增速较为明显的来源国,增速分别达到69.5%和357.1%。

  2020年,城镇燃气用气占比稳定,依然是天然气消费主力,但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煤改气”清洁供暖政策执行进程中,暴露出的安全事故、价格因素以及天然气消费量猛增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导致城市燃气增量空间减少。工业燃料消费占比增速显著,主要是由于环保要求的持续推进,除环渤海、汾渭平原外,其他地区“煤改气”工程的空间增量较大。天然气发电消费占比有所下降,主要受成本较高以及装机容量增长缓慢,整体消费占比下降,但中长期的发展空间较为广阔。天然气化工方面,受疫情影响,价格承压,消费占比有所回落。

  2021-2025年,即“十四五”期间,我国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的总体趋势不变,国家实施能源转型、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方向将继续推动天然气行业的快速发展。

  2022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世界经济持续回暖,受主要国家刺激经济发展、政策推动等影响,国际天然气将从供需两侧恢复增长。需求量增长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和中东地区国家;供应侧,生产有望进一步恢复,高气价利好天然气生产,产量增量主要来自俄罗斯、美国、部分中亚及中东国家,由于国际油价下调,美国油气生产限制,伴生气产量下降会对全球产量增幅有所抑制,预计增速趋缓,但供应过剩的局面或仍将持续。

  北美需求稳步增长,供应能力提升,供需关系由偏紧转为平衡。随着其经济复苏,天然气需求将继续维持增长态势,但由于新能源发展对天然气发电形成部分替代,限制了需求增幅。从供应方面,受当前欧洲及亚洲高位气价及旺盛的需求影响,美国贸易商积极性增加,产量提升动力强劲,预计2022年北美天然气供需将趋于平衡。

  欧洲天然气供需将在供应侧影响因素增加的情况下持续偏紧。欧洲发电方式主要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但目前可再生能源仍存在较大缺口,叠加冬季天然气消费需求提升,储气库处于低位,预计2022年其补库需求较强。从供应方面,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投产时间再度推迟,阿尔及利亚供欧管道停运,导致欧洲管道气供应量大幅减少,预计2022年欧洲供需将持续偏紧。

  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迅速增加。巨大的市场空间、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实施,都为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未来天然气市场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十四五”期间,我国的天然气消费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截至2021年11月,天然气总供应量为3375亿立方米,消费总量为3293亿立方米,基本达到供需平衡。10月,储气库注气进入尾声,多个储气库提前完成注气任务;11-12月,进入供暖季,居民、采暖、公服需求增加,气电需求下降,但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春节前夕,工业需求提升,受气价高企打压,加气站销量出现萎缩。整体来看,2021年中国天然气总供应量超3700亿立方米,总表观消费量有望超过3600亿方。

  据《“十四五”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前瞻》预测,2022年天然气市场总供应量预计为3763亿立方米,将超总消费量184亿立方米,形成小幅过剩的供需关系。

  近年来,全球加速推进绿色能源发展战略,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而氢能在能源转型中价值逐步凸显,发展前景广阔,氢能应用被认为是未来实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手段。我国氢能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产业政策及标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技术自主创新成效显著,燃料电池车辆推广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能源巨头排兵布阵、争相入局,助推氢能产业高速发展。

  据麦肯锡发布的《2021年氢能洞察报告》,截至2020年末,在全球做出净零碳排放目标承诺的75个国家和地区里,已经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承诺投入700多亿美元公共资金发展氢能。全球上规模的氢能项目或投资计划已超过200个,其中欧洲氢能项目最多,基本涵盖整个氢能产业链,占全球项目的一半以上,其余项目大多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美洲、中东和北非的项目数量也在快速增加。

  在氢能开发利用上,美国是最早的布局者和路线主导者,世界上的主要氢能合作组织和研究机构也多由美国发起。美国于2021年2月19日重新加入《巴黎协定》,成立气候政策办公室,拜登政府清洁能源政策的决策和实施较为坚决,将对美国及全球氢能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020年6月,作为欧洲氢能发展的主要推手和风向标,德国出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氢能战略》,之后更促成了《欧盟氢能战略》和《欧盟能源系统整合战略》。

  2020年12月,日本发布《绿色成长战略》,计划在氢能源等重点领域减少碳排放,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2021年,日本从澳大利亚大量购买液态氢,开启氢能商业化的关键步骤;2021年4月,日本政府决定向清洁氢能基础设施领域拨款37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7亿元)用于项目建设。日本已率先进入较为成熟的氢能应用阶段,正加快发展氢能发电机并建立氢供应链。

  韩国是少有的全面启动并快速落实氢战略的国家,已将氢能产业列为国家三大战略投资方向之一。韩国计划2022年引进“氢发展义务制度”,保证氢能供给,构建稳定的氢能普及体系。

  2020年8月,BP发布“十年战略”目标,其中氢能业务的主要目标是在核心市场的份额增长到10%。同年11月10日,BP官网发布信息表示,BP与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商Orsted开展合作,将在BP位于德国西北部的Lingen炼油厂开发零碳氢气。

  2021年3月,埃克森美孚大幅下调油气产量指引,将自身定位为“2040年CCS(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领导者”,目前埃克森美孚的氢气产能已达到130万吨/年,并持续推进鹿特丹氢能项目,计划利用CCS技术大量生产低碳氢气。

  2021年7月,壳牌德国REFHYNE绿氢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截至2021上半年,壳牌全球加氢站项目66个(包括3个重型站项目),其中已建成的加氢站项目54个,在建项目12个。2021年12月9日,国家电投与壳牌中国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氢能、电力交易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2020年7月,欧洲11家天然气公司联合发布氢能基础设施主干网络研究,旨在解决欧洲的氢能储运难题;Thysenkrupp等欧洲钢铁企业采用氢能炼钢的决心愈加坚定,德国HPS公司推出氢储能系统正在让家庭独立能源成为现实。

  英国GKN航空航天公司牵头推进H2GEAR计划,正与伯明翰大学合作开发首个用于支线月,日本东芝、东北电力、岩谷等公司联合展开福岛氢能研究项目,该项目已完成10MW级制氢装置建设并试运营,该装置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制氢装置,给2021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配套设施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2021年2月,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宣布将与日本伊藤忠商社合作开发氢动力市场。

  截至2020年末,我国有20多个省份涉及40多个城市已出台涉氢规划和扶持政策,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等地支持力度较大;已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川渝鄂和环渤海四个氢能产业集聚区,在建或规划中的氢能产业园区超过30个;已建成加氢站128座,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保有量超7000辆。中国正初步构建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已累计发布国家标准近100项。中国是全球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在政策和资本等因素的合力驱动下,氢能产业链雏形已经初现,尤其是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为中国氢能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优势。

  截至2021年4月,中国涉氢上市公司约有150家,民间投资热潮骤涨,龙头企业市场活跃。下表为2021年4月中国部分主要涉氢央企统计。

  2020年以来,中国燃气与中海油已公布将合力发展氢能,华润电力与大唐能源达成氢能战略合作,中船重工与北汽集团、三峡集团等8家单位联合成立了氢能联盟,中国石化正与康明斯合作推进绿氢产业发展。

  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化已累计开展加氢站试点项目27个,并在2021年2月公布消息,拟在2025年前布局1000座油氢综合站或加氢站,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民营企业方面,亿华通携手丰田布局氢能市场,并在2021年4月发布了两款大功率自主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铧德氢能开发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获得中国首张认证,产品开始出口欧洲市场;光伏龙头企业隆基股份601012)成立氢能公司,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制氢;东方电气600875)作为中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已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技术,正加速拓展示范项目。

  2021年11月19日,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首批电解水制氢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减少煤炭资源消耗约38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6万吨。

  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对LNG重卡的影响 (一)新能源汽车备受政策青睐,将从“政策”驱动转变为“政策+市场”驱动

  2021年汽车行业政策依旧保持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倾斜,各级政府均出台了相应法规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燃油车相关政策更新较少。2021年3月,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通知》鼓励各地出台更多新能源汽车下乡支持政策,推动基础建设。6月4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规划》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公共机构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明确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在政策的加持下,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放量,同比大幅增长,截止到2021年11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达到302.3万辆和299.0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7倍。受上述政策影响,随着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以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补贴,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逐步从“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驱动转变。

  2021年7月起,我国正式全面强制实施了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法规。国六发动机自身技术壁垒高,导致单车价值及成本均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国六排放标准对排放限值的高标准,对可实现的技术路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导致重型货车销量严重萎缩,需求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度释放,下半年度产量收紧。2021年1-11月,全国货车累计销量396.4万辆,同比下降7.58%。整体而言,2021年重型货车需求低迷的趋势已经形成,在基建和房地产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国内货车市场处于低位的状态或将持续1-2年时间。

  由于交通领域电动化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同时叠加年内天然气价上涨过高的影响,2021年度LNG重卡销量较去年下滑幅度较大。2021年,国内天然气重卡累销5.9万辆,同比下降65%,但从发展前景来看,在柴油重卡低迷、油价回升空间不大、气价走低的趋势下,LNG重卡经济性仍然存在,加之蓝天保卫战、国Ⅵ排放升级、区域性环保要求、加气站布局等多重有利政策加码,有可能推动天然气重卡长期向好。据中汽数据有限公司预计,到2025年天然气重卡销售贡献度有望超过25%。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双碳”目标对天然气的发展红利将至少延续到2035年。在开放两端的市场化政策背景下,市场主体多元化将为天然气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多家机构预测,“十四五”的前四年天然气消费将处于快速发展态势。我国天然气还将快速增长5至10年,到2035年消费量将超过7000亿立方米,一次能源消费占比17%左右,较2020年占比8.40%增长超过一倍,成为主体能源之一。2035年以后,天然气发展到达峰值,随着非化石能源技术和经济性的提高,天然气预计将逐步被非化石能源小幅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