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港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_mile米乐m6下载链接-官网首页网页入口

mile米乐m6下载链接

NEWS

mile米乐m6下载链接:北部湾港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2-07-13    来源:米乐M6官网首页 作者:米乐m6网页入口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交通运输行业中的港口行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是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港口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是实现区域及腹地经济、社会和外贸发展目标,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和内外贸易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港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与实施,中国不断加大力度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努力实现管理体制创新,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港口城市以及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港口正日益在政治、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变异毒株蔓延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放缓,航运市场反复波动,全球集装箱运力紧缺、运价高企,运力不断向干线港转移,国家产业政策、货源结构及运输方式出现调整,国内集装箱运输市场运量增长与运力规模下滑造成供不应求的情况突出。2021年9月23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智慧港口迎来全速发展期,港口转型升级需求保持高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得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各行业的重要转型方向。面对新时期挑战,全国沿海港口紧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我国,放眼全球,加快稳定、安全有韧性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网络构建,以港口枢纽吸引要素聚集,增强区域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提升新发展阶段的经济产业发展新动能。2021年全国港口发展虽较往年有所放缓,但沿海港口生产仍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告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55.5亿吨,同比增长6.8%;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亿标准箱,同比增长7.0%,全年走势前高后低,总量与走势均实现了原预期增长,沿海港口吞吐量两年平均增长4.1%,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广西北部湾港包括防城港域、北海港域、钦州港域,地处泛北部湾经济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圈、中国—东盟经济圈,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与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关键节点,是西南地区内外贸物资转运距离最短的出海口,是中国大西南的最佳出海处,是中国西南地区面向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现东盟国家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北部湾港可进一步发挥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家与东南亚等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公司主要从事集装箱和散杂货的港口装卸、堆存和配套服务及港口增值服务、港口配套服务等,并从中获取收益。经营模式主要包括:港口装卸堆存业务、拖轮及港务管理、物流代理业务和理货业务。

  (1)加强组织调度,挖掘生产潜力。科学合理安排船舶作业计划,强化船舶作业效率、待泊时间、计划兑现率及提卸柜用时等生产指标考核,船舶装卸效率节节攀升。2021年作业效率进一步提升,集装箱平均船时效率同比提高11%,其中最高单船船时效率较去年历史最高提高43.8%;最高昼夜产量提高4.17%。

  (2)全力做好生产服务保障。一是克服疫情等多重困难,全力做好生产组织与调度指挥,完成年度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任务目标。二是大力协调疏港工作,缓解港口拥堵,疏解社会舆论压力。三是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提升进出口货物中转效率的相关要求,协调增加穿巴运力。四是加大与海关、海事等口岸部门的协调力度。协调推进口岸开放、泊位资质申请。

  (3)全力推进集装箱业务发展,散改集(散货运输改集装箱运输)、海铁联运等业务实现稳定增长。一是积极开拓散改集货源,散改集业务实现新突破;二是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努力拓展新通道腹地货源,挖掘市场潜力,助力陆海新通道班列全年突破6000列大关;三是不断提升冷链服务,大力开辟冷链业务新货源;四是深化拓展港航合作,与国内多个港口集团、航运企业密切合作,拓展航线)坚决落实国家及自治区政府相关保供要求。一是按照交通部要求,确保粮食船舶到港尽快靠泊作业,有效的解决粮食压港及中转时效,为保障广西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二是落实政府关于电煤保供的要求,为区内电厂用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5)按要求做好降费优服工作。对标国内先进港口,优化外贸集装箱的各项港口作业、服务,按要求提前完成自治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文件的降费目标。

  (6)稳步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积极做好“北港网”、“OCC数字化运营平台”等相关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推广,加快推进港口板块数字化转型。

  公司依托北部湾港优越的地理位置、突出的政策支持、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高效的经营管理等优势,不断开拓创新,持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具体如下:

  北部湾港地处泛北部湾经济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圈、中国—东盟经济圈,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与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关键节点,是西南地区内外贸物资转运距离最短的出海口。现东盟国家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份,北部湾港就是中国西部地区面向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可进一步发挥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家与东南亚等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国家赋予广西“一带一路”战略新的历史定位,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得到国家高度重视与支持。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引发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了打造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北部湾港与上海港、广州港601228)等港口一并列为国际枢纽海港;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试试方》案,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港国际门户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为北部湾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我国大陆地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终点与大西南对外开放的门户,将北部湾港建设成“向海经济”的桥头堡和国际枢纽海港,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此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积极加大港口航道及后方集疏运通道的建设力度,为公司提供港区功能调整、港口岸线规划等多项政策支持。

  公司深入实施“一轴两翼”战略,港口主营业务发展布局不断深化。集装箱业务以钦州港区为中轴,并通过“穿梭巴士”进行钦北防三港区间干支线集疏,将钦州港培育成为区域集装箱干线港,同时散杂货向防城港区、北海铁山港区集聚,通过“江铁海”联运,化解广西货不走广西港的困局。集装箱业务初步形成集聚效应。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开通航线条(含远洋航线条,主要覆盖东南亚、东北亚、日韩、南美和南非;散杂货业务已迈入装卸、储存、贸易、交割等全供应链服务时代。

  公司是广西北部湾地区国有公共码头唯一运营商,截止2021年底拥有及管理沿海生产性泊位7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70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28个,15万吨级以上泊位14个,20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30万吨级1个,其中报告期内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营。各泊位合理布局、基础设备设施齐全,“北部湾港”品牌服务优势突显,吸引了众多客户转运,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积极对标世界一流港口,高度重视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和生产运营管理,着力推动运营流程优化、装卸工艺优化、强化成本管控,不断提升服务效率,持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吸取好的生产管理经验,稳步提升公司内部管理水平。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北部湾港辐射的货源腹地主要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中国西部地区及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随着北部湾地区公路、铁路集疏运网络的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将加快推动北部湾港腹地经济发展,使公司货源具有更大增长潜力。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开行的班列已达10个省区、38个城市、71个站点。

  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持续冲击、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的经营发展任务,公司围绕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国际枢纽海港建设,紧扣年度工作目标,紧紧团结依靠全体职工,妥善应对运力紧张、货源不足、疫情影响、阶段性堵港等多方面困难挑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多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其中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9位、第8位,增速均位居第1位,先后获得“2020年度广西物流企业50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5A级物流企业”、“2021年中国物流优秀服务商”等荣誉称号,以大踏步的姿态迈出了“十四五”开新局的铿锵步伐。

  2021年,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69亿吨,同比增长13.0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01.1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9.01%。公司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589,831.92万元,同比增加53,575.55万元,增幅9.99%,主要是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加所带来的收入增加;实现净利润115,219.05万元,同比减少2,639.83万元,同比下降2.24%,其中: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2,823.99万元,同比减少4,726.74万元,同比下降4.39%。主要是2021年公司为规范用工管理,将业务外包员工招录为正式职工,同时由于上年同期享受的疫情期间社保减免优惠政策到期,以及本年环保投入增加,导致人工及物耗修理等成本增长,制约了利润增长空间,营业总成本增速大于营业收入增速,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

  2021年,港口生产面临疫情防控、环保整治、航道施工、能力不足、船舶集中到港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公司克服各种困难,加强生产组织,强化沟通协作,促使港区吞吐量屡创新高,奋力完成600万标箱年度目标。

  一是持续推进集装箱重点项目,业务规模稳步扩大。以项目为抓手,做好钢厂、铝厂散改集,以及冷链项目、桂柳货源等项目,推动箱量增长。继续推动广西货走北部湾港,加强桂东班列货源组织。做好“穿梭巴士”运输,保障三港区集装箱高效集疏运。

  二是激发集装箱发展活力,补齐补强航线短板。积极与各大集装箱航运公司协调沟通,共同策划航线运营方案,加快推进外贸航线开拓工作,协调运力保障、商定年度箱量任务、优化航线布局等工作,争取主要船公司回调部分运力,为保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基础。2021年北部湾港集装箱航线条,其中外贸航线条。全年新增航线条,创历年新开航线数量记录。

  三是联通各方,深化港航合作。2021年公司与山东港口集团、天津港600717)、海南港航等国内多个港口集团形成合作,共同推进南北货源散改集,推动两港航线加密,以“两港一航”等业务模式拓展航线和货源。

  四是全面落实降费举措。对标宁波舟山港,优化外贸集装箱的各项港口作业、服务环节,目前各主要项目收费标准均低于或持平于宁波舟山港,进一步优化了北部湾港的营商环境。

  一是金属矿石货类稳中有升。2021年北部湾港金属矿石吞吐量完成7027万吨,同比增长8.7%。铜精矿吞吐量连续两年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一;锰矿、铬矿吞吐量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且在华南地区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00%和99.5%;铅锌矿、镍矿吞吐量均保持在全国沿海港口前五行列。

  二是非金属矿石实现大幅增长。抓住东南亚地区钢厂、水泥厂石灰石需求缺口机遇,积极揽取非金属矿石等货源。三是外贸粮食市场取得新突破。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进口粮食接卸的工作要求,持续加强粮食仓储设备设施建设,积极开拓四川、重庆、海南、甘肃等方向粮食市场,其中川渝、海南方向是我公司首次辐射该方向的外贸贸易粮。

  2021年公司精准谋划推进项目建设,持续保持大干快上的热潮,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其中完成工程类固定资产投资38.7亿元;2021年港口实际通过能力从2.65亿吨提升至3.09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从560万标准箱提升至690万标准箱,港口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重点项目建设赶超跨越。北部湾港靠泊等级最高的泊位——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实现投产运营;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二期调整工程竣工,北部湾港迈入1.5万箱集装箱大船时代;防城港401号泊位、513-516号泊位顺利投产,大型化、专业化泊位占比进一步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防城港粮改三期、四期工程建成投产,防城港粮食总仓容增长256%。北海铁山港化肥专用仓库、防城港粮食输送改造(五期)、防城港401号泊位工程后方陆域形成工程(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钦州港大榄坪南7-10号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工程、防城港赤沙1、2号泊位等重点续建项目有序推进。二是航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公司代建的钦州港东航道扩建项目提前建成通航,满足20万吨级大型集装箱船进出港条件。11月3日,北部湾港史上最大的15万吨级“中远诚信”集装箱船通过东航道顺利抵港,标志北部湾港具备了开行欧美远洋航线的条件。

  三是港口生产设备配置持续提升。全年到港设备共78台/套,有效缓解港口作业能力不足的局面。同时,注重设备基础管理工作,确保设备良好运行,2021年在重要生产性设备利用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平均完好率仍然保持在97%的较高水平,为北部湾港吞吐量较快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推进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持续提升港口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设按下“加速键”。

  一是北部湾港自动化建设全面开花。钦州港大榄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新基建智慧港口重点工程,目前已完成联调联试工作。建成国内首个智慧港口工业化展示中心,北部湾港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数字化散货堆场——防城港中心堆场,是迄今国内新建规模最大的数字化散货堆场,象征着公司散货装卸工艺迈入全国前列。防城港码头、北海码头集装箱堆场自动化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智慧港口加快建成。

  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升级集装箱、散杂货码头操作系统,建成铁路作业信息化等生产作业信息系统;智慧衡器全链条监管系统在防城港码头成功试点,实现“码头泊位前沿——堆场区域”的全程实时监管。全面上线集装箱智能理货系统,项目入选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防城港散货智能理货系统荣获2021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钦州勒沟作业区、北海铁山港作业区智能闸口投入使用,实现车辆“秒过闸”;完善“北港网”网上受理、车辆预约、港务费管理等业务功能;建成OCC平台,实现业务流程可视化、数字化管理;正式上线运行的集装箱设备交接单(EIR)系统,获评2021年度广西交通运输创新典型案例,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用户少跑腿”。港口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科技创新研究。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防城港513泊位轨道吊自动化方案研发与应用、铁山港2台RTG远控自动化改造、船舶柴油发电机启动方式研究与应用研发、港口散粮装车环保工艺的研究、基于地磅无人化自动管理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北部湾港统一客户服务平台--北港网二期研发、北部湾港设备管理系统研发(三期)研发、北部湾港主数据管理平台研发、北部湾港项目管理系统研发、原木智能理货系统研发、理货电子作业单证系统、基于北斗技术的生产指挥定位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科研内容涉及到安全、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等港口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港口智慧化建设。

  2021年,公司组织动员全港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首次发布实施《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港口“十四五”发展规划》、《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港口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坚持疫情常态化防控不放松,保持临战状态,沿海港口持续实现“零输入、零感染、零扩散”目标,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将北部湾港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加大力度推进环保整改工作,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全部完成,动态整改项目累计完成59项,包括完善煤炭露天堆场防风抑尘设施、升级改造硫磺等重点散货堆场环保设备设施、强化码头固废危废规范化管理、开展红树林补种复绿工作、构建长效机制等,保证散货堆场扬尘得到有效治理,硫磺堆场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达标回用不外排,危废规范贮存处置,铁山东岸码头红树林补种复绿态势持续向好,幼苗生长环境加速恢复和改善。协办了首届北部湾绿色港口论坛,发布了《北部湾绿色港口发展宣言》,将建设“国内先进、世界一流”的北部湾绿色港口作为绿色发展目标。

  二是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级签订环保控制目标责任书,全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修订环境保护考核评分细则,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公司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开展2021年度港区环保整治工作,新增污水处理设施、喷淋雾炮洗扫抑尘设备、防风抑尘网、负压除尘漏斗、危废贮存场所等,大幅提升港区水、气、固废的污染防治能力。依据最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完善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环保教育培训,提升环保意识和技能,多次组织开展环境突发应急演练,构建长效管控体系。

  三是大力构建双预控体系。全面上线“OHS”教培强安平台,实现员工无纸化在线学习测试,安全生产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梳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范,北部湾港及各下属单位均已获得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证书,安全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积极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宣贯培训工作,初步构建起双预控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以打造“一流管理”港口为目标,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五突破一加强”改革任务的完成;推动企业科学、精细、规范管理,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向管理要效益。

  一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下达的10项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完成了公司职业经理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任务。推进防城港片区、北海片区整合工作,强化公司“一城一港一公司”的管理理念,进一步精简公司管理架构,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流程,强化人才梯队建设,优化绩效考核特别奖励评选工作,充分激发职工积极性。规范用工管理,全面完成了劳务派遣工转制等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发行3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公司首次运用的新型融资工具,也是广西迄今最大规模的上市公司可转债项目。同时积极履行上市公司职责与承诺,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3亿元,占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9.07%。

  三是持续强化降本增效。通过严控招标价与工程变更等措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2021年完成各项目招标工作22项,较概算投资节约1.78亿元,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密切关注融资市场,保持与金融机构紧密沟通,择优选择融资规模和窗口期,有效管控融资成本,积极争取“桂惠贷”及政府专项债融资,全年节省财务费用1300多万元。各港区通过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管理和分析控制等措施,在防疫、环保、安全等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仍然有效控制了成本。

  一是制定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切实把党的领导更好嵌入公司治理全过程、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联合41家单位、62个党支部创建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党建联盟“前锋方阵”,发挥联盟各方优势合力推进生产建设战略目标,打造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样板,“前锋”党建品牌获评自治区直属企业2021年度党建品牌十大最佳案例。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党史微课周讲堂”,打造全区国有企业首个“立体大课堂”,推动线下教育与线上交流相结合,拓宽党员学习渠道,工作经验得到自治区国资委推广。2021年,北部湾港党委成为全区14个、全国港口行业3个获得中共中央颁发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党组织之一。生产业务部党支部、钦州码头第一作业区党支部、防城码头生产保障部等3个党支部获得自治区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是强化监督执纪。建立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初步形成协同配合、信息互通、相互衔接的大监督工作格局。制定《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一策”监督方案》,通过10种监督方式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落细。制定《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抓书记、书记抓”工作方案》,新出台及修订了12项工作规则,强化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强化日常监督,督促下属企业党组织及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积极履行“一岗双责”。

  三是助力乡村振兴。选派和工作队员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开展消费帮扶,公司全年共投入超千万元用于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为实现乡村振兴持续加力,彰显国企担当。

  目前,从宏观来看,全球疫情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将对生产制造及原材料需求造成影响;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如钢材等部分货源运输需求下滑。国际集装箱实际运力持续紧张、航运价格继续高位运行,港口竞争加剧等困难。微观方面,北部湾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存在结构性不足。货源组织的覆盖面和深入性不够,营销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口岸营商环境仍与国内外先进港口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宏观经济形势低迷的不利影响和和自身条件的不足,同时也看到,北部湾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中国-东盟非常重要的空间枢纽。随着RCEP的生效,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2022年,公司将围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及自治区政府发布的构建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相关指导文件,以“四个一流”标准贯彻落实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各项工作,力争完成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目标。公司将围绕年度箱量目标和“四个一流”建设工作,紧跟“一带一路”的步伐,聚焦生产经营,不断完善海运服务网络与航线密度,深挖货源,努力推动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动力。主要工作措施包括:一是多措并举确保箱量稳增长。联合船公司,按照“能改尽改”原则推动尽可能多的适箱货源散改集;深化与国内港口的合作,共推散改集业务;通过持续增开加密班列,拓展吸引更多区外货源走北部湾港;织密集装箱航线,提升航线服务能力。二是积极拓展腹地市场,继续扩大大宗货源市场份额。进一步做好钢厂、铁合金、铝厂、电厂、水泥厂等终端客户维护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储备煤基地推进工作。继续开拓川渝、海南、湖南、玉林等腹地外贸粮食市场。三是不断强化现场管理,优化作业工艺流程。加强现场考核,压实下属经营主体责任;加强生产组织与调度;加强与海关、海事等口岸部门协调,获取支持。

  北部湾港承担着践行国家和自治区战略任务的重要使命,现已经发展成为广西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的主力军,也是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公司坚持围绕国家现代化战略,打造西南、中南开发开放的新战略支点,分析腹地经济长远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谋划岸线和土地资源的需求,充分发挥北部湾港在区域发展、打造向海经济中的引领地位与作用,确保北部湾港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研究未来北部湾港发展的重点与主要突破点,通过把握北部湾港发展全局方向,找准关键节点。同时,基于投资效益分析,坚持底线思维,保障公司投融资实现滚动可持续发展。公司深入实施“一轴两翼”战略,狠抓“四个一流”建设,通过资本运作,加快同业竞争解决步伐,充实资金实力,集中精力发展港口装卸、堆存的主营业务,以生产经营为龙头,以能力建设为主体,以资本运作为支撑,以“控成本、增效益、立标杆”为目标,坚持合作共赢,深化精细管理,加强成本管控,推进平安建设,加快“千万标箱”大港建设步伐,推进专业化码头建设,提高港口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沟通东中西、联接海内外的港口运输网络,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港口运输服务,为广大股东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努力开创北部湾港发展新局面。

  2022年度,公司将继续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以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的视野和眼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冲刺决战、只争朝夕的干劲,以“起步就要冲刺,开局就要决战”的奋斗姿态,实现战略任务和生产经营双丰收,开创北部湾港发展新局面,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建设。

  2022年度生产目标:公司2022年度港口吞吐量计划目标是2.85亿吨,同比增长5.7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计划完成7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44%。

  2022年度经营目标:根据2021年的实际运营情况和结果,在充分考虑各项基本假设的前提下,结合公司202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情况和生产经营能力等因素,公司2022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10%,确保利润总额稳步提升。上述财务预计数不代表公司2022年度的盈利预测,仅为公司经营计划,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税收政策变化、融资成本变化以及公司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2022年,全球经济形式仍然多变复杂,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并未消减,疫情防控常态化,因此产生的风险将长期存在。当前国内疫情防控相对较好,但也偶有反复,阶段性影响港口生产业务正常开展。在境外疫情依然严峻的形势下,各国对港口作业的检验检疫更为严格,必将影响港口的生产作业效率。同时国际政治局势不稳定,部分地区冲突激增,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等因素都加剧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及不均衡性,使世界港口行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上述因素将直接影响了公司港口货运量的增长,并继而影响公司的业绩。

  公司所处环北部湾地区,港口群众多,沿海众多港口泊位还在计划建设,该地区的港口群存在较大程度上的同质性,地域相近、干线相同、腹地叠加,导致港口的产能过剩、恶性竞争日益明显。公司所辐射的西南地区,存在产业结构不优,经济腹地局限,工业短板明显,发展后劲不足等劣势,来自区内及临省港口竞争激烈,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同行业码头通过申请铁路运费下浮、设置专用堆场、下调港口作业费等措施积极营销外贸进口业货物,造成货源外流。

  公司生产泊位阶段性紧张的状态仍然存在,港口作业能力结构性矛盾突出;集装箱泊位和航道仍不能满足大型集装箱船舶进港靠泊的需要,集装箱业务高速增长缺乏适箱货源支撑,部分货源外流风险加大,口岸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推动改善;公司虽然积极推进航道建设,但建设项目工作因环保、安全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建设进度未达预期,并且西南片区集装箱货源市场竞争激烈,适箱货源不足;各港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生产泊位结构性矛盾;建设项目围填海用海压力剧增,在国家严控围填海的局势下,“十四五”前期重大项目新增围填海的审批及项目落地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集装箱船受生产作业效率不高、航道建设、自动化码头建设、作业能力局部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影响作业效率;散货方面受船舶集中到港、落实环保整改要求而改进装卸工艺等因素影响,作业效率下降,出现“压港”。同时受融资成本及融资渠道等因素的影响,与其他港口企业相比,公司的债务融资能力处于中下水平。

  公司污染防治措施仍需提高,公司主业为装卸、堆存等港口经营类业务,由于货物装卸、堆存业务中,存在货物及人、机交叉作业等现象,导致一定程度的安全生产风险。同时港口作业中水污染、产生于煤炭等散货装卸作业的粉尘大气污染物、港口建设及生产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等可能存在的环保问题,存在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公司需要额外购置环保设备、引进先进环保技术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监管部门对环保的要求,这将导致未来公司运营成本的上升。

  1.紧盯2022年各项任务指标,想方设法、全力以赴抓好生产经营。妥善处理效率、效益与环保工作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升装备、优化装卸工艺等方式,做好作业全流程管控,确保落实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的同时,有效提升效率及效益。做好散货市场营销工作,维护好大客户以及临港企业货源,防止货源分流。积极营销,争取竞争性客户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集装箱业务规模。争取主要船公司运力保障,提升水水中转量;充分挖掘散改集潜力,加大货源组织力度,推进重点项目落实落地,加强三港联动,不断推进防城港区、北海港区的散船进口粮食、金属矿等货物开展海铁联运业务。

  2.克服疫情等多重困难,全力做好生产组织与调度指挥,完成年度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任务目标。是大力协调疏港工作,缓解港口拥堵,疏解社会舆论压力。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提升进出口货物中转效率的相关要求,协调增加穿巴运力,调整运力结构。下达并考核船舶作业效率、待泊时间、计划兑现率等指标。将疫情影响、钦州港东航道因扩建施工、船舶阶段性压港、库场不足等影响降到最低。加强生产组织,优化生产调度,理顺生产流程,克服疫情影响,加强与口岸相关部门协调,总体上实现集装箱船舶平均等泊时间低于8小时,散杂货船舶等泊时间同比实现大幅下降。

  3.贯彻降本增效至生产经营、建设管理等的各个环节,实施成本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深化财务经营分析,深挖降本增效、节能耗能潜力、通过优化物资采购模式减少物资采购费用,进一步加大开源节流力度,积极向金融机构争取较低的贷款利率,压降融资成本,强化成本管控,做好“节支”工作。把握优惠政策支持,灵活应用票据池功能,建立资金池,提高内部资金挑拨效能,利用好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优势提升公司资本实力。

  4.继续推进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推进EDI数据交换、EIR无纸化、EMS设备管理三期等系统项目的建设;严格对照各在建项目的工作计划时间节点,推进北海铁山港北暮作业区南7到南10号泊位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进度,为生产作业提供强有力保障,并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港口货物通过能力。

  5.争取“江铁海”业务增量。充分发挥广西境内贵港港、南宁六景港等内河港口的优势,组织开行铁路班列,以优质的配套服务吸引西江货源至北部湾港。

  6.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规性管理工作,积极建设绿色生态港口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合规管理,及时更新公司规章制度、规程,确保管理工作跟上法律法规要求。继续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对照重大变更及时办理相关环评手续。聚焦解决港区连续暴雨天气内涝和溢流污染环境风险,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环保和相关方管理机构,补齐补强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加强港区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开展“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严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港容港貌。持续提升教育培训效能,引入专业机构开展安全环保专项培训,鼓励员工参加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持证考试。广泛宣传生态文明、落实环保责任、强化责任考核,将绿色港口发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