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安地产:荣安地产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跟踪评级报告_mile米乐m6下载链接-官网首页网页入口

mile米乐m6下载链接

NEWS

mile米乐m6下载链接:荣安地产:荣安地产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跟踪评级报告

发布时间:2022-06-28    来源:米乐M6官网首页 作者:米乐m6网页入口

  注:经营风险由低至高划分为A、B、C、D、E、F共6个等级,各级因子评价划分为6档,1档最好,6档最差;财务风险由低至高划分为F1-F7共 7个等级,各级因子评价划分为 7档,1档最好,7档最差;财务指标为近三年加权平均值;通过矩阵分析模型得到指示评级结果

  荣安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安地产”或“公司”)深耕于以宁波为中心的浙江省,项目布局区域较好,在区域内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2021年,尽管行业下行明显,但公司销售保持顺畅,签约销售金额继续增长,销售回款率较高,同时公司降低土地储备获取力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规模大幅下降。较快的周转速度和较低的土地资金占用有利于公司保持流动性。此外,公司债务负担保持合理水平,融资渠道结构良好,债务指标有所优化。同时,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也关注到公司布局区域较为集中且竞争激烈、存在较大补库存需求、盈利空间收窄、存在一定的资金支出压力和融资需求、资产受限比例较高以及少数股东权益增长较快等因素对公司信用状况产生的不利影响。

  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明显,未来,公司销售压力将有所上升;同时公司补充土地储备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资金支出压力。

  综合评估,联合资信确定维持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维持“20荣安01”和“20荣安02”的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1. 公司具有较强区域竞争优势,布局区域较好。公司深耕宁波房地产市场多年,开发经验丰富,品牌优势明显;公司主要布局的浙江省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相对较高,项目区位较好。

  2. 公司销售回款情况良好。2021年,受益于签约销售均价增长,公司实现全口径签约销售额 503.00亿元,同比增长12.25%,签约销售回款率90.25%,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改善。

  3. 公司债务指标有所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合理。截至2021年底,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和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较年初均有所下降,债务结构保持以长期债务为主,期限结构合理,同时融资渠道以银行为主,整体债务负担尚可。

  1. 公司项目较为集中,易受区域房地产政策影响。公司项目主要集中于浙江省内,宁波地区集中度较高且区域内竞争较激烈,台州、温州等三线城市板块分化严重,城郊项目存在一定去化压力;此外,2021年下半年以来行业持续遇冷,浙江省内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仍较为严格,可能对公司未来销售情况带来不利影响。

  2. 公司投资开发力度减弱,存在较大补库存需求,期末在建规模较大,面临一定资金支出和融资压力。2021年下半年以来,行业下行压力加大,公司出于审慎考量,放缓土地投资力度。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剩余可售面积一般,存在较大补库存需求;同时,公司期末在建规模较大,面临一定的资金支出压力。

  3. 公司部分项目拿地成本较高,盈利空间收窄。公司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招拍挂的方式获取土地,2021年,受土地市场价格上涨影响,公司部分项目拿地成本仍较高且 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下滑,期间费用总额有所增长,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7.87%,未来盈利空间或将进一步收窄。

  4. 公司资产受限程度较高,资产流动性偏弱。随着合作项目增加及投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少数股东权益增长较快。截至 2021年底,公司受限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8.40%,且部分子公司存在股权被公司质押的情况。截至2021年底,公司长期股权投资51.92元,较年初增长1.42倍;少数股东权益56.67亿元,较年初增加33.45亿元,需关注合作开发项目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成本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注:1.本报告中部分合计数与各相加数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系四舍五入造成;除特别说明外,均指人民币;2.合并口径下,计算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短期债务时,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中的应付利息已扣除;计算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长期债务时,长期借款利息已扣除;3.公司2022年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相关指标未年化;4.2022年一季度公司有息债务未经调整,公司本部(母公司)有息债务未经调整;5.公司未提供公司本部(母公司)2022年一季度现金流表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表

  注:上述历史评级项目的评级报告通过报告链接可查阅;2019年8月1日之前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模型均无版本编号

  一、本报告版权为联合资信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复制、转载、出售、发布或将本报告任何内容存储在数据库或检索系统中。

  二、本报告是联合资信基于评级方法和评级程序得出的截至发表之日的独立意见陈述,未受任何机构或个人影响。评级结论及相关分析为联合资信基于相关信息和资料对评级对象所发表的前瞻性观点,而非对评级对象的事实陈述或鉴证意见。联合资信有充分理由保证所出具的评级报告遵循了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三、本报告所含评级结论和相关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或财务建议,并且不应当被视为购买、出售或持有任何金融产品的推荐意见或保证。

  四、本报告不能取代任何机构或个人的专业判断,联合资信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因使用本报告及评级结果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

  五、本报告系联合资信接受荣安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委托所出具,引用的资料主要由该公司或第三方相关主体提供,联合资信履行了必要的尽职调查义务,但对引用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联合资信合理采信其他专业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但联合资信不对专业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承担任何责任。

  六、除因本次评级事项联合资信与该公司构成评级委托关系外,联合资信、评级人员与该公司不存在任何影响评级行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关联关系。

  七、本次跟踪评级结果自本报告出具之日起至相应债券到期兑付日有效;根据跟踪评级的结论,在有效期内评级结果有可能发生变化。联合资信保留对评级结果予以调整、更新、终止与撤销的权利。

  根据有关法规要求,按照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关于荣安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荣安地产”)及其相关债券的跟踪评级安排进行本次跟踪评级。

  公司前身为成功信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系经宁波市人民政府甬政〔1989〕24号文批准,由宁波机床总厂股份制改组设立,股票于1993年8月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000517.SZ”。后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08〕1341号文核准,公司向荣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安集团”)发行股份82800.00万股,收

  截至2022年 3月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816.99亿元,所有者权益155.41亿元(含少数股东权益59.13亿元);2022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8.26亿元,利润总额6.84亿元。

  截至2022年5月底,公司由联合资信评级的存续债券见下表,募集资金均已按指定用途使用完毕,并在付息日正常付息。

  后历经多次股权变更及增发,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注册资本为 31.84亿元。荣安集团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7.93%,王久芳

  和王丛玮(王久芳之子)分别持有荣安集团50% 预期。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全球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国内多地疫情大规模复发,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经济面临的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稳增长、稳预期”成为宏观政策的焦点,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政策合力不断增强,政策效应逐渐显现。

  跟踪期内,公司经营范围和组织结构未发生重大变化。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拥有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共 190家,拥有在职

  截至2021年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834.12亿元,所有者权益148.01亿元(含少数股东权益56.67亿元);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1.81亿元,利润总额16.49亿元。

  1为剔除基数效应影响,方便对经济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文中使用的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为以2019年同期为基期

  经初步核算,2022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27.02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4.80%,较上季度两年平均增速1(5.19%)有所回落;环比增长1.30%,高于上年同期

  出现减产停产,对一季度工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拖累;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4.00%,不及上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4.57%)及疫情前

  分别为6.00%和5.80%,工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2019年水平(7.20%),接触型服务领域受到较大冲击。

  注:1.GDP数据为当季值,其他数据均为累计同比增速;2.GDP总额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速按不变价计算;3.出口增速、进口增速均以美元计价统计;4.社融存量增速、城镇调查失业率为期末值;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实际同比增速;6.2021年数据中括号内为两年平均增速

  需求端,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相对高位,出口仍保持较高景气度。消费方面,2022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7万亿元,同比增长3.27%,不及上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水平(4.14%),主要是3月疫情对消费,特别是餐饮等聚集型服务消费,造成了较大冲击。投资方面,2022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49万

  亿元,同比增长9.30%,处于相对高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探底;基建投资明显发力,体现了“稳增长”政策拉动投资的作用;制造业投资仍处高位,但3月边际回落。外贸方面,

  出口仍保持较高景气度。2022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4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3.00%。

  CPI同比涨幅总体平稳,PPI同比涨幅逐月回落。2022年一季度CPI同比增长1.10%,猪肉等食品价格下跌对冲了部分能源价格上涨推动的上行空间。一季度 PPI同比增长8.70%,各月同比增速回落幅度有所收敛;PPI环比由降转升,上行动力增强,输入型通胀压力抬升。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国际能源和有色金属价格剧烈波动,带动国内油气开采、燃料加工、有色金属等相关行业价格上行。

  社融总量扩张,财政前置节奏明显。2022年一季度新增社融规模 12.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77万亿元;3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60%,增速较上年末高 0.30个百分点。从结构看,财政前置带动政府债券净融资

  其中,出口8209.20亿美元,同比增长15.80%; 大幅增长,是支撑社融扩张的主要动力,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较上年同期多增9238亿元。其他支撑因素包括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

  财政收入运行总体平稳,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2022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万亿元,同比增长8.60%,财政收入运行总体平稳。其中,全国税收收入

  5.25万亿元,同比增长7.70%,主要是受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带动,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延续实施等因素拉低了税收收入增幅。支出方面,2022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6万亿元,同比增长8.30%,为全年预算的

  其中 1月、2月就业情况总体稳定,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0%、5.50%,接近上年同期水平,环比小幅上升,符合季节性变化规律;而3月以来局部疫情加重,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5.80%,较上年同期上升 0.50个百分点,稳就业压力有所增大。2022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万元,实际同比增长5.10%,

  疫情叠加外部局势影响,经济稳增长压力加大。生产端,停工停产、供应链受阻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工业生产的拖累还需关注;需求端,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望提升,可能主要依靠基建投资的发力;国内疫情的负面影响短期内或将持续,制约消费的进一步复苏;在俄乌局势紧张、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紧缩等国际背景下,叠加上年基数攀升的影响,出口对于经济的支撑大概率会逐步回落。有鉴于此,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均降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实现5.50%增长目标的困难有所加大。

  2021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先扬后抑,上半年迎来小阳春,但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迅速转冷,销售下滑,房企新开工意愿下降。

  2021年初,由于通胀预期上行,国内热点区域房地产迎来“小阳春”,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出现抢房现象;但2021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头部房企出现风险,加之政府按揭管控严格,加剧了购房者观望情绪,销售市场遇冷,商品房市场景气度迅速下滑;由此,房企新开工意愿普遍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持续下滑。

  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2021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投资同比增长14.97%,但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遇冷,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明显。2021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4.76万亿元,同比仅增长4.4%,增速较2020年下

  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 降 2.6个百分点,下滑明显。其中住宅投资1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2020年下降1.2个百分点;办公楼投资0.60万亿元,同比下降8.0%,出现负增长;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24万亿元,同比下降4.8%。除住宅外,其他类型房地产投资均出现负增长。

  施工方面,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房企新开工意愿下降。具体看,2021年上半年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3.8%,进入7月,新开工面积快速下滑,累计

  推改革,切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实现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着力通过稳市场主体来保就业;综合施策保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粮食能源安全。

  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转负;2021年全年新开工面积19.8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4%。从施工面积看,2021年全国房屋施工面积达97.5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2%,增速较2020年有所回升。由于2017-2018年新开工房屋逐步进入竣工期,2021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10.1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2%。

  2021年下半年以来,政府管控按揭力度,直接抑制了部分购房者置换需求;此外受恒大事件影响,房企风险事件频发,购房者因担心房屋不能如期交付而不敢购房,且房企为回笼资金促销部分楼盘,楼盘价格下降压低了购房者对未来的预期,商品房市场景气度迅速回落。

  2021年7-12月,全国商品房单月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连续6个月为负;但得益于上半年销售增长,2021年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17.9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0%,增速较2020年下降 0.7个百分点;住宅销售面积 15.6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

  2021年上半年第一轮集中供地热度较高,下半年的第二轮土拍市场则迅速转冷,流拍率大幅增长,底价成交成为常态,第三轮土拍市场有所企稳;全年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保持增长,但增速继续回落。

  地产行业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2021年土拍市场出现了新景象;2021年上半年的第一轮集中供地,百强民营房企获取近50%的土地,且部分城市地王频出;但下半年以来按揭贷款发放周期受到管控,销售情况持续恶化,叠加融资环境收紧,开发商尤其是民营地产企业拿地意愿显著下降,第二轮集中供地迅速转冷,央企、国企以及地方城投企业成为拿地主力军,底价成交成为常态,且流拍率大幅增长;第三轮集中供地出让条件优化,利润空间有所改善,土拍市场有所企稳。

  从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来源看,伴随着防风险和调结构的货币政策基调,房地产行业融资明显收缩,其他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以及个人按揭贷款)仍为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的主要来源;在融资渠道收紧环境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对销售回款依赖继续加强。2021年上半年,由于销售情况较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累计同比增长23.46%;但下半年以来,房企违约事件频发,部分地方政府通过收紧预售资金监管预防交付风险,使得部分房企遭遇了更大的流动性风险。随着预售资金监管收紧及商品房销售市场遇冷,2021年7-12月其他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以及个人按揭贷款)单月同比持续为负且呈扩大趋势;9月底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及时对部分金融机构过度收缩行为进行适当矫正,信贷环境边际改善,房企融资压力略有缓解,由此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0.51%。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合计20.11万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较2020年下滑3.4个百分点。

  中央坚持“房住不炒”总基调不变,2021年初严查经营贷,2021年下半年以来,在各地保交付政策下,预售资金监管收紧,对房企的流动性产生冲击,房企违约事件频发,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产生负面影响;2021年底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边际好转但并未有大的改善,但2022年3月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表明房地产政策出现转向。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采取“因城施策、综合施治”的策略,调控不断升级。中长期看,在“房住不炒”的指导下,房地产调控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核心,发展租赁市场及加快保障房建设。2021年底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边际放松,但并未有大的改善,2022年国务院金融委会议上关于房地产行业要求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房地产政策出现转向。

  2021年2月 自然资源部 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实现“两集中”:一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二是集中组织出让活动

  2021年3月 政府工作报告 强调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2021年7月 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要求明确对象标准、引导多方参与、坚持供需匹配、严格监督管理、落实地方责任。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2021年9月 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 主要提出两点:①金融部门要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②金融机构要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1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2022年2-3月 -- 地方政府陆续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2022年3月郑州发布房地产新政19条,下调住房贷款利率,取消“认房认贷”,推动货币化安置

  2022年3月 全国两会 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探索新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2022年3月 国务院金融委等 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随后央行表态要坚持稳中求进,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银保监会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证监会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合理融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有力有效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

  从融资方面的调控政策看,2021年上半年,楼市出现小阳春,为防止楼市过热,监管部门严查经营贷流入楼市;2021下半年以来,地产行业信用违约事件频发、中资房企美元债市场大幅波动等均对房企融资产生冲击,同时为保

  证交付预售资金监管从严也限制了房企通过销售回款扩充自有现金。为维护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央行和银保监会等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优质企业对出现风险的大型地产企业项目进行并购,并统一了预售资金的监管。

  2021年3月 银保监会、住建部和央行 全面收紧经营贷监管,强化贷前、贷中、贷后、银行内部、中介机构等多领域管理,严防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各地开展个人住房信贷管理自查,监督检查力度有所加大

  2021年6月 银保监会 银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房地产行业重点监管工作,会上指出,将防止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作为常态化监管工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1年7月 央行 “三线四档”规则试点房企核心经营财务指标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稳步降低。下一步,将继续围绕稳定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

  2021年9月 央行 央行货币政策第三季度例会召开,会上首提房地产两个“维护”:维护房地产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1年10月 发改委、外管局 继续在外债备案登记、资金出境等方面满足企业合理合规的外债置换和偿付需求,同时要求企业不断优化外债结构,共同维护企业自身信誉和市场整体秩序

  2021年12月 央行、银保监会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的金融支持和服务,重点支持优质的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出险和困难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的优质项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为并购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服务

  2022年1月 住建部、央行和银保监会 地方要采取招标形式确定预售资金监管的银行,在预售资金监管额度方面由各地的市县级城乡建设部门根据项目工程造价、项目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核定。当账户内资金达到监管额度后,超出额度的资金可以由开发商提取自由使用。但涉及到具体拨付的节点时由各地的市县级城乡建设部门确定

  2021年,浙江省经济持续向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出现下降。地方层面,热点城市杭州和宁波政策持续收紧。

  2021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浙江省生产总值为735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二、

  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303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7520美元),比上年增长7.1%。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21年,全年全体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7541元、68487元和3524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8%、

  无房家庭认购标准。2021年4月 13日,杭州市收紧人才购房政策。2021年4月16日,宁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通过扩大限购区域、加强住房交易管理、严审购房首付资金来源等方式,坚决抑制房地产投资投机行为。2021年8月5日,杭州《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住房限购政策,优化摇号制度并完善新建商品住房销售管理。

  跟踪期内,公司产权状况未发生变化。荣安集团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王久芳及其一致行动人王丛玮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021年,浙江省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8.5%,其中,住宅投资8802亿元,增长8.8%;办公楼投资457亿元,下降4.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90亿元,增长11.0%。商品房销售面积999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15.2%

  2021年,浙江省继续执行“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从地方层面看,2021年以来浙江省内热点城市房地产政策持续收紧,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具体来看,2021年 1月27日,杭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加强住房限购、限售、税收调节,完善

  公司为宁波市首家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拥有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公司在宁波、杭州、台州、嘉兴等地,开发了“荣安和院”“荣安府”“观江园”“荣安琴湾”“晴雪园”“留香园”“桃花源郡”“玉水观邸”“荣安华府”和“嘉兴荣安府”等项目,在宁波及浙江省内有较好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公司于2017年布局重庆市场,开发“荣安明月江南”“荣安林语春风”和“公园天下”等项目,在重庆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公司在克而瑞2021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TOP200中,全

  口径销售排名第68位,较2020年上升8位;权益口径销售排名第73位,较2020年上升6位;在2021年宁波房企销售榜TOP20中,公司权益销售排全市第3位,与2020年持平。

  存在不良类1笔,主要系公司借壳上市前原主体的逾期贷款付息金额,重组成功后银行已同意豁免,但由于人行征信系统原因未能删除相关信息2;已结清信贷中,存在5笔垫款、关注类1笔、不良类16笔。根据公司提供的说明,上述不良记录均是公司借壳上市前原上市公司时期产生。

  公司收入仍以房屋销售收入为主。2021年,公司交付楼盘增加带动营业收入增长,但毛利率显著下降。2022年 1-3月,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改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2021年,公司房屋销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90%。主要系交付楼盘增加所致。建筑施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9.29%,主要系公司代建项目减少所致。公司房屋租赁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规模不大,对公司营业收入影响较小。

  从毛利率变化情况来看,2021年,公司房屋销售业务毛利较上年下降8.89个百分点,主要系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行业整体毛利率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公司当期结转项目拿地成本较高,利润空间收窄所致。公司建筑施工业务毛利率较上年小幅提升。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较上年下降8.25个百分点

  2022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9%,主要系公司结转项目同比增加所致;毛利率水平有所改善;公司利润总额为6.84亿元,同比增加3.98亿元。

  下,公司出于谨慎目的,无新增土地投资。整体看,2021年公司投资力度减弱,新增土地权益建筑面积同比下降44.72%,权益购地支出同比下降40.78%。新增地块主要分布在宁波、嘉兴、温州、金华等浙江省内城市,其中,金华为公司2021年新进入城市。

  从土地获取成本来看,2021年,公司拿地楼面均价同比略有下降,地价较高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宁波、温州等土拍市场较激烈的地区。考虑公司主要采用招拍挂方式拿地且布局城市

  2021年下半年及2022年1-3月,公司无新增土地储备。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无未开工土地储备,公司存在较大的补库存需求。

  2021年,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同比均下降,期末在建面积规模较大。考虑到公司在建项目尚需投资规模以及补库存需求,公司未来存在一定资金支出压力。

  2021年,公司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5.11%,主要系公司2021年拿地力度减弱、开发项目减少所致;公司竣工面积同比下降44.38%,主要系当期计划交付项目数量和体量相对较小、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竣工延后共同影响所致。截至2021年底,公司期末在建面积较上年底增加37.87%,期末在建规模较大。

  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全口径在建项目共46个,除金华风荷上境、荣安棠樾项目和温州劝学里项目外均已预售。截至2022年 3月底,公司在建项目计划权益投资额为784.10亿元,已完成权益投资630.84亿元,尚需完成权益投资153.25亿元,公司在建项目存在一定投资需求;考虑到公司在建项目未来投入资金规模以及公司补库存需求,公司存在一定资金支出压力。

  2021年,公司销售规模保持增长,销售额权益占比较高,回款情况较好;在售项目主要位于浙江省内,存在一定区域集中风险;剩余

  从销售数据看,2021年,公司签约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19%,主要系当期销售楼盘相对2020年销售楼盘体量较小所致;公司签约销售均价同比增长37.20%,主要系公司位于杭州和宁波等热点城市销售项目均价较高所致。具体来看,2021年,公司主力销售项目宁波文澜望庄、杭州春熙上和湾及杭州春月杭宁府总可售面积分别为 12.04万平方米、3.76万平方米、5.25万平方米,销售均价分别为3.97万元/平方米、4.71万元/平方米、5.00万元/平方米,以上项目体量相对较小,但地段和产品档次较优,

  受益于销售均价增长,2021年,公司全口径签约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2.25%,完成2021年公司销售目标;权益口径签约销售金额349.00亿元,权益占比69.38%。2021年,公司签约销售回款率同比有所增长。从结转情况来

  看,2021年,公司结转面积、结转均价和结转收入同比均有所增长。整体看,公司2021年销售情况良好。

  2022年1-3月,公司销售均价有所下降,随着高价楼盘逐渐销售完毕,公司销售均价存在进一步下降可能。

  注:1.签约销售面积和金额的统计口径为全口径,全口径为公司及其合营、联营企业所有项目计入业绩的统计口径;2.签约销售回款率=销售回款/签约销售金额;3. 2021年结转面积与竣工面积差异较大主要系2021年结转面积包括历年已竣工的项目在2021年度的交付面积及当年度竣工当年度交付的面积资料来源:公司提供

  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全口径在售项目共45个,全口径剩余可售面积(在售项目剩余可售面积+在建未售项目可售面积)为 153.25万平方米;从公司近三年年均签约销售面积来看,公司剩余可售面积预计可维持公司未来一年销售需求。从区域分布来看,公司可售项目主要位于宁波、金华、嘉兴和温州等地,其中杭州区域库存较少;公司可售项目集中于浙江省内,存在一定区域集中风险。

  从项目去化来看,公司位于浙江省内的项目整体去化速度较好,个别项目去化速度一般。未来,需持续关注公司在浙江省内部分非主城区项目去化情况。

  公司坚持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兼顾建筑施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开发业务发展保持规模与效益平衡,坚持快速开发、销售回笼资金的业务模式,保持财务稳健,同时注重项目品质和利润率的提升。

  2022年,公司将持审慎的投资策略,深耕以宁波为中心的浙江区域,以销售回款为导向,动态调整投资开发计划;保持财务稳健及合理负债率水平,控制融资成本;通过精装品质提升产品力,加快销售去化;提高流程标准化运作,控制工程节点,加快资金周转,加强成本控制。

  注:1.统计口径为全口径剩余可售面积(在售项目剩余可售面积+在建未售项目可售面积);2.其他为重庆、西安区域的存量项目资料来源:公司提供

  公司202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已经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2022年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截至2021年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834.12亿元,所有者权益148.01亿元(含少数股东权益56.67亿元);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1.81亿元,利润总额16.49亿元。

  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816.99亿元,所有者权益155.41亿元(含少数股东权益59.13亿元);2022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8.26亿元,利润总额6.84亿元。

  2021年,受存货与长期股权投资增长等因素影响,公司资产规模增幅较大,流动资产占比依然很高;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规模尚可,存货规模较大,集中在以宁波为中心的浙江省内,其他应收款规模不大但集中度较高;长期股权投资增长较快且规模较大。公司资产质量较好,但资产受限程度及股权质押比例较高。

  截至2021年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23.08%,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均有所增长。公司资产以流动资产为主,资产结构较年初变化不大。

  截至 2021年底,流动资产较年初增长19.14%,主要系存货增加所致。公司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存货和其他流动资产构成。

  金额(亿元) 占比(%) 金额(亿元) 占比(%) 金额(亿元) 占比(%) 金额(亿元) 占比(%)

  截至2021年底,公司货币资金较年初增长13.35%,主要系销售回款增加及融资规模增加所致。货币资金中有1.68亿元受限资金,受限比例为1.72%,主要为项目开发政府保证金、履约保证金。

  公司其他应收款主要为应收合营公司款(为非并表合作开发项目除注册资本外公司投入的投资款)、保证金及押金(为项目开发的政府保证金和拍地保证金)和应收少数股东往来。截至2021年底,公司其他应收款较年初下

  降30.79%,主要系非并表项目财务资助收回所致。其中,应收合营企业款占3.92%、应收少数股东往来占90.32%、保证金及押金占3.31%。公司其他应收款账龄以一年以内为主(占93.97%)。公司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合计1.57亿元,计提比例为5.65%。截至2021年底,公司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前五名合计23.30亿元,占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的比例为83.90%,集中度较高,全部为应收少数股东往来。

  截至2021年底,公司存货较年初增长23.62%,主要系公司开发项目增加所致。公司存货由开发成本(占95.33%)和开发产品(占4.67%)构成。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35亿元,本期计提4.17亿元,主要系对“九龙壹号”、“林语湖院”、“芙蓉印月”等项目计提减值,计提减值金额较小。公司存货主要集中在以宁波为中心的浙江区域,区位较好,未来大幅减值风险较小。公司受限存货账面价值398.88亿元,受限比例为65.64%,

  截至2021年底,公司其他流动资产较年初增长48.78%,主要系公司预缴及待抵扣税款增加所致。

  截至2021年底,公司非流动资产较年初增长97.13%,公司非流动资产主要由长期股权投资构成。截至2021年底,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较年初增长1.42倍,主要系非并表合作开发项目投入增加所致。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规模较大且增长较快,需关注合作开发项目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成本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截至2021年底,荣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4.3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6.62%;荣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公司股权累计质押股数为11.67亿股,占荣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的47.85%,质押比例较高,占公司总股本的36.66%,用于荣安集团自身经营发展融资所需。此外,公司23家子公司存在股权被公司质押的情况,为项目融资所需。

  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合并资产规模和资产结构较上年底变化不大。其中,货币资金较上年底下降12.11%,主要系偿还到期债务、归还少数股东投资款所致。

  2021年,公司所有者权益继续增长,其中少数股东权益增长较快;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未分配利润占比高,权益结构稳定性较弱。

  截至2021年底,公司所有者权益148.01亿元,较年初增长40.54%,主要系少数股东权益和未分配利润增长所致。截至2021年底,公司少数股东权益 56.67亿元,较上年底大幅增加33.45亿元,主要系合作开发项目增加所致。公司所有者权益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占比为61.71%,少数股东权益占比为38.29%。在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分别占21.51%、-11.89%和49.32%。其中资本公积为负系历史原因造成,为2015年中期利润分配时,公司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8股所致。所有者权益中未分配

  截至2021年底,公司负债总额较年初增长19.87%,主要系流动负债增长所致。公司负债以流动负债为主,负债结构较上年底变化不大。

  金额(亿元) 占比(%) 金额(亿元) 占比(%) 金额(亿元) 占比(%) 金额(亿元) 占比(%)

  截至2021年底,公司流动负债较年初增长23.65%,主要系合同负债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加所致。公司流动负债主要由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合同负债构成。

  截至2021年底,公司应付账款较年初下降8.09%。公司应付账款由应付工程及材料款、应付费用构成,账龄以一年以内为主。

  公司其他应付款主要由少数股东往来款(并表合作项目收到的少数股东投入的除注册资本外的款项)和合营企业资金往来款(非并

  截至2021年底,公司合同负债较年初增长35.90%,主要系公司预售项目增多,预收售房款增加所致。公司较大规模的合同负债为其未来营业收入增长提供较好的支撑。

  截至2021年底,公司非流动负债较年初变化不大。公司非流动负债主要由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构成。

  截至2021年底,公司长期借款较年初变化不大。公司长期借款主要由抵押担保借款和抵押借款构成。

  表合作项目资金回笼金额超过注册资本的部分) 不大,主要由公司债券“20荣安01”和“20荣安02”构成。

  构成,少数股东借款不计息。截至2021年底,公司其他应付款较年初增长11.69%,主要系应付关联方往来款增加所致。

  截至2021年底,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较年初增长88.79%,主要系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重分类所致。

  截至2021年底,公司全部债务3170.09亿元,较年初增长6.15%,债务期限结构仍以长期债务为主。从债务指标来看,截至2021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较年初下降2.20个百分点;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和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较年初分别下降6.87个百分点和7.36个百分点。

  亿元(公司2022年一季度有息债务未经调整),较上年底变化不大。从债务期限结构来看,公司短期债务占比较上年底下降5.31个百分点,债务结构有所优化。从债务指标来看,截至2021年3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较上年底略有下降,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略有上升。整体看,公司债务负担尚可。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但利润总额下降明显;期间费用控制能力一般。盈利指标均有所下降,整体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2021年,公司费用总额同比增长57.93%。从构成看,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占比分别为55.37%、26.30%、3.28%和15.05%,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主。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3.25%,主要系营销推广、销售人员薪酬支出增加,以及根据新收入准则从其他流动资产结转至销售费用的销售佣金增加所致;管理费用为同比增长46.27%,主要系开发项目数量增加,相应管理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为1.60亿元,同比增长2.03倍,主要系费用化利息支出增加且利息收入减少所致。

  盈利指标方面,2021年,公司营业利润率同比下降8.21个百分点,主要系营业成本增加所致。公司总资本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同比下降2.99个百分点和9.05个百分点,主要系所有者权益增加所致。整体看,2021年公司盈利指标下滑明显。

  注:1.上表全部债务=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未扣除短期和长期借款利息;2.尾数差异系四舍五入所致资料来源:公司提供

  2022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8.26亿元,同比增长13.11%;实现利润总额6.84亿元,同比增加3.98亿元;营业利润率为

  2021年,受益于公司销售回款增长,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规模大幅收窄;投资活动现金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筹资活动前现金仍呈净流出。考虑到公司在建和拟建项目未来仍有一定资金支出压力,公司仍存在一定的融资需求。2022年1-3月,公司筹资活动现金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

  款及收到退回的土拍保证金增加所致。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96.42亿元,同比增长48.68%。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10.44%。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仍为净流出,净流出规模大幅收窄。

  从投资活动来看,2021年,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48.42%,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下降38.52%,投资活动现金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主要系公司对外投资净额增加所致。

  从筹资活动来看,2021年,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30.44%;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113.47%,主要系归还借款增加所致,2021年公司筹资活动现金保持净流入状态,但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74.05%。

  2022年1-3月,公司经营活动现金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主要系公司项目销售及按揭回款增加,其他经营性支出减少所致;公司投资活动现金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主要系对外投资收回所致;公司筹资活动前现金流量净额由上年净流出转为净流入,融资需求有所减弱。公司筹资活动现金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主要系归还少数股东投资款所致。

  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看,截至2021年底,公司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较年初均有所下降,主要系公司销售规模增长致使合同负债增加所致,公司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尚可。公司现金短期债务比较年初有所上升,公司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保障程度较好。截至2022年 3月底,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短期债务比较上年底均有所上升。整体看,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较好。

  从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看,2021年,公司EBITDA同比下降22.22%,主要系利润总额下降所致。2021年,公司EBITDA利息倍数同比

  下降,EBITDA对利息的覆盖程度一般;全部债务/EBITDA同比上升,EBITDA对全部债务

  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共取得银行综合授信额度342.08亿元,已使用145.69亿元,剩余可用额度196.39亿元,间接融资渠道畅通。

  截至2021年底,母公司资产总额203.44亿元,较年初变化不大,以流动资产(占79.94%)为主。从构成看,母公司资产主要由其他应收款(合计)和长期股权投资构成。截至2021年底,母公司货币资金为0.67亿元,较年初下降19.47亿元,主要系因公司经营需要,公司内部资金汇集账户变更为子公司账户所致。

  截至2021年底,母公司负债总额133.63亿元,较年初下降10.03%。其中,以流动负债为主(占95.02%)。从构成看,流动负债主要由其他应付款(合计)(占96.19%)构成;非流动负债由应付债券(占100.00%)构成。母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69%,较年初下降6.36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底,母公司全部债务11.16亿元,母公司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13.79%,母公司债务负担较轻。截至2021年底,母公司短

  期债务为4.51亿元,主要为短期借款;母公司现金短期债务比为0.16倍,母公司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覆盖程度较弱。

  截至 2021年底,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69.81亿元,较年初增长21.13%,主要系未分配利润增加所致。在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为 31.84亿元(占45.61%)、资本公积合计7.27亿元(占10.41%)、未分配利润合计26.22亿元(占37.56%)、盈余公积合计4.48亿元(占6.42%),所有者权益稳定性一般。

  2021年,母公司无实际业务,营业收入为0.18亿元,利润总额为 13.29亿元,主要来源为投资收益。同期,母公司投资收益为 14.76亿元。

  现金流方面,2021年,公司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8.91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6.83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61亿元。

  截至 2022年 3月底,母公司资产总额181.82亿元,其中货币资金2.4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0.86亿元,负债总额110.96亿元。全部债务6.98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下降至0.32亿元,母公司现金短期债务比为7.49倍,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覆盖程度较上年底大幅提升。母公司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8.96%,资产负债率

  61.02%。2022年1-3月,母公司营业收入规模较小。公司未提供2022年1-3月母公司现金流表。

  综合评估,联合资信确定维持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AA,维持“20荣安01”和“20荣安02”的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注:1.本报告中部分合计数与各相加数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系四舍五入造成;除特别说明外,均指人民币;2.计算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短期债务时,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中的应付利息已扣除;计算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长期债务时,长期借款利息已扣除;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4.公司 2022年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相关指标未年化,同时公司2022年一季度有息债务未经调整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告,联合资信整理

  注:1.公司本部2022年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相关指标未年化,同时公司本部有息债务未经调整;2.公司本部未提供费用化利息支出、折旧、摊销等数据,相关指标未计算;3.公司未提供2022年一季度母公司现金流表;4。“/”代表数据未获取,“--”代表数据无意义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告,联合资信整理

  资产总额年复合增长率 (1)2年数据:增长率=(本期-上期)/上期×100% (2)n年数据:增长率=[(本期/前n年)^(1/(n-1))-1]×100%

  短期债务=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票据+其他短期债务长期债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租赁负债+其他长期债务全部债务=短期债务+长期债务

  EBITDA=利润总额+费用化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使用权资产折旧+摊销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支出+费用化利息支出

  联合资信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划分为三等九级,符号表示为:AAA、AA、A、BBB、BB、B、CCC、CC、C。除AAA级、CCC级(含)以下等级外,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

  各信用等级符号代表了评级对象违约概率的高低和相对排序,信用等级由高到低反映了评级对象违约概率逐步增高,但不排除高信用等级评级对象违约的可能。

  评级展望是对信用等级未来一年左右变化方向和可能性的评价。评级展望通常分为正面、负面、稳定、发展中等四种。